姓名 | 学校 | 题目 | 学生类别 |
白义洋 | 山东大学 | 朱熹对周敦颐“寂感”论诚、神的融汇与发挥 | 硕士 |
蔡天翊 | 北京大学 | “毋意”传统与刘宗周“主意”工夫的形式 | 博士 |
陈禹锟 | 迈阿密大学 | 探索客观现象特征:转向关系属性 | 博士 |
陈致至 | 香港科技大学 | 《论语》中的“仁” 如何不是一个心理意义上的概念? ——谈《孔子:即凡而圣》的几个问题 | 硕士 |
崔宇航 | 太原理工大学 | 加速·内耗·暴力:数字资本主义精神困境的三重批判及超越 | 硕士 |
邓燊 | 中国政法大学 |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法 ——写作传统及其思想史意义 | 硕士 |
樊悦阳 | 南开大学 | 自然史何以成为人类史? ——“自然选择”与“物质变换”之辨 | 博士 |
付可桢 | 南京大学 | 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基于“居利希笔记”的文本学研究 | 博士 |
郜歌 | 东南大学 | 从“有缺陷的存在”到“开放性脆弱的存在”:重塑关怀与技术的连接 | 博士 |
何远长 | 武汉大学 | 普遍义理与话题拣选——对冯友兰人生问题的个案研究 | 博士 |
黄玲 | 中山大学 | 理性信仰如何可能? ——论康德对“泛神论之争”的回应 | 博士 |
黄怡凡 | 南京大学 | 学统、政统与神统——《道藏》中道统概念阐释 | 博士 |
霍传松 | 同济大学 | 论知识的症状性及其对主体的影响——精神分析对现代知识的贡献 | 博士 |
姜晓琨 | 山东大学 | 从巫术入迷到老庄体道的创造性转化 ——基于《庄子》中三段文句的证明 | 博士 |
蒋国强 | 复旦大学 | 论历史行动中的“想象”与行动主体的自主性 --以《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法国农民的社会想象为例 | 硕士 |
蒋阳杨 | 厦门大学 | 我该如何相信你说的话?——证言不公正和认知信任 | 博士 |
金皓清 | 浙江大学 | 邂逅生活世界 ——从“Bildung”一词出发谈现象学视角下博尔诺的教育学思想 | 博士 |
赖小龙 |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 治理的三重进路——《老子》第三章新解 | 博士 |
李可歆 | 复旦大学 | 霍耐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道德重构——承认理论中的“社会自由”及其局限 | 博士 |
李乔 | 厦门大学 | 共同富裕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经济伦理研究——基于行为主义的视角 | 博士 |
李文 | 中国人民大学 | 仁者如射 ——从“射”看儒家的“仁” | 博士 |
李旭辉 |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 作为微观权力的数据殖民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 博士 |
李宇 | 中山大学 | 《管子·幼官》三十时节考 | 博士 |
李中涵 | 南京大学 | 论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价值立场的阐释 | 博士 |
刘千寻 | 北京师范大学 | 论马克思的一般剥削理论 ——以马克思对施蒂纳剥削理论的批判为中心 | 硕士 |
么欣欣 | 中国人民大学 | 捍卫康德自然法则公式的目的论解读 | 博士 |
倪明雪 | 浙江大学 | 弗雷格“语境原则”思想探析 | 博士 |
潘俊杰 |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马克思主义学院 |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提性省思——从“道德”概念的继承和重构谈起 | 硕士 |
乔云霞 | 东南大学 | 我们何以迈向“后人类”? ——重构“生命视野”的后人文主义教育 | 博士 |
邵泽豪 | 浙江大学 | 列宁对唯物史观批判范式的捍卫、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 硕士 |
石林林 | 同济大学 | “何、郑之争”新论 ——以何休、郑玄《论语注》为中心 | 博士 |
孙琪琪 |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中文系 | 通向幻象自觉:本雅明的辩证意象辨析 | 博士 |
汤雅俊 | 香港科技大学 | 已完结的论争与未完成的方向:钱穆与张君劢关于传统政治之争 | 博士 |
王晨 | 清华大学 | 叙事性图像—文字材料“作自为象”的再检视 | 博士 |
王琦佳 | 南京艺术学院 | 重思电影本体:生成式电影与自动机制 | 博士 |
王炜 | 复旦大学 | 大语言模型对齐中的两重伦理错位 | 博士 |
王一儒 |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 论《齐物论释》的自由思想 ——自由主体与自由价值的建立 | 博士 |
王悦 | 湖南大学 | 论孔子将经典诠释确立为修身活动 | 博士 |
王占彬 | 山东大学 | 论王船山《张子正蒙注》的“精义入神”功夫 | 博士 |
卫莹莹 | 首都师范大学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的逻辑结构 | 博士 |
徐会利 | 北京大学 | “虽明若昧”与“光而不耀”:老子关于“明”“昧”之辨 | 博士 |
杨超逸 |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 王夫之理势论的四重层累结构及其未来之维 | 博士 |
余光 | 北京师范大学 | 朱子论仁孝一本 | 博士 |
张梁 | 中山大学 | 无知之过的道德责任 | 博士 |
张学佳 | 陕西师范大学 | 亚里士多德生物学思想的古今之思 | 博士 |
赵丹阳 | 青海民族大学 | 神圣与世俗:“骂”社火的多种宗教学向度 | 硕士 |
周萤宇 | 武汉大学 | “身心意知物”——王阳明五维一体的身心观建构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