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梁剑

教授

Email:skyliuchina@163.com

办公地点:Betway必威西汉姆联闵行校区人文学院楼2411

通讯地址:上海东川路500号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00241)

基本情况

哲学博士,华东师大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系主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助理,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秘书长。巴塞罗纳法普拉大学瓦提莫哲学与档案中心(UPF Center for Wattimo’s Philosophy and Archives)外籍研究员。出版专著《王船山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旧版《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汉语言哲学发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译著《知识与文明》、《剑桥中国哲学导论》、《存在的遗骸》(与吴闻仪、吴晓番合作)等,在《哲学研究》、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文多篇。

教育与研修经历

  • 1997.9 - 2006.6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学习,从本科至博士研究生,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

教学与工作经历

  • 2006.7 - 2009.12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讲师。

  • 2010.1 – 2016.12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副教授。

  • 2017.1 -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教授。教育部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著作

  • 《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 A Review by LIU JeeLoo in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2009 8:105–108)

  • 《汉语言哲学发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 《王船山哲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译著

  • 《知识与文明》,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译自Barry Allen, Knowledge and Culture, Westview Press, 2003.

  •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译自Karyn L. Lai,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 《存在的遗骸》,上海: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出版社,2015年(与吴闻仪、吴晓番合译)。译自Santiago Zabala, The Remains of Bei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论文(选)

  1.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of WANG Fuzhi In Mainland China”,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Vol.3,No.2, Summer 2004.

  2. 《论库恩范式的诠释学意蕴与默会维度》,《江海学刊》,2004年第3期。

  3. Pan Derong and Liu Liangjian,“Contingency and the Philosophy of Richard Rorty”,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32, No. 4, December, 2005.

  4. 《名言与社会政治秩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 《现代汉语哲学语汇的困境》,《人文杂志》,2007年第5期。

  6. 《旧瓶装新酒——论严复的科学观,兼论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方法》,《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学报》,2009年第2期。

  7. 《逍遥游向郭义与支遁义勘会》,《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学报》,2010年第3期。

  8. 《〈诗经〉的哲学意蕴——以〈关雎〉、〈鹤鸣〉为例》,《人文杂志》,2010年第3期。

  9. 《颤动的界线:自然与人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7-29。

  10. 《国民意识的觉与梦》,《思想与文化》,第10辑,Betway必威西汉姆联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2010年。

  11. 《戴震批判理学及其语言哲学之成立》,杨国荣主编:《思想与文化》,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出版社,2012年。

  12. “Yang Guorong and His Concrete Metaphysics”,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no. 4, Summer 2012, 3-6.

  13. A Review of Huang Chun-chieh’s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ir Ideas in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Intera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Syntheses,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Vol.11, No.3, 2012.

  14. 杨国荣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部分章节(魏晋玄学,隋唐佛教,王夫之,黄宗羲,戴震,颜元,孙中山)。

  15. 《人物之间:黄宗羲“一本万殊”的一个面向》,《学海》2012年第1期。

  16. 《性善论能否为善德伦理奠基?》,《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学报》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2年第1期。

  17. 杨国荣、刘梁剑、吴闻仪:《后形上学时代的形上之思——杨国荣教授“具体的形上学”访谈》,《哲学分析》,2012年第3期。

  18. A Review of Wu Zhen’s On Thaizhou School, in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  2011, 10:4, 571-573.

  19. 《康有为〈大同书〉与世界政治秩序原理:哲学新梦》,《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学报》,2013年第2期。

  20. 《“形神”不定——魏晋南北朝思想的一个面向》,《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21. “Virtue Ethics and Confucianism: A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 in Virtue Ethics and Confucianism, ed. by Stephen C. Angle and Michael A. Slote, Routledge, May 2013.

  22. Review of Peng Guoxiang’s Interpret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Confucian Traditio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40:3/4 (Sept./Dec. 2013).

  23. 《“To Be”,“是”与中西思想的不同特质》,《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24. 《命题、名词串与两种不同的真理观——洪堡特、张东荪、陈汉生等人对中西语法和思想之关联的一个观察》,《思想与文化》,第14辑。

  25. 《清初知识论的新面相与内在张力》,《文汇报》,2014年05月19日第11版。

  26. 刘梁剑,郁梦恬:《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面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27. Review of Cai Qinghua’s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Words and Meaning and the Basic Theses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ume 14, Issue 1 (2015).

  28. 《天人共同体视域下的正义观——一项哲学语法考察》,《哲学研究》,2015年第5期,第55-62页。

  29. 《无善无恶心之体”:船山与阳明关于心学的智性对话》,《贵阳学刊》,2015年第6期。

  30. 《郭象“物”观念与晋人的逸气及乡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11-15页。

  31. 《论郭象〈庄子注〉中的“寄言出意”与“忘言寻旨”——以经典诠释学为视域》,《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第43-49页。

  32. 《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学术月刊》,2016年第7期,第38-44页。《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6年第9期转载。

  33. 《本体的开显和哲学话语的创生:熊十力阳明学的一个面向》,《贵阳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第1-6页。

  34. “Thinking through Kang Youwei’s Doctrine of Datong (Great Unity) and World Political Order in a Glocal Age”, in Pillip Tolliday eds. Asian-Pacific Between Conflict and Reconciliation, Vandenhoeck & Ruprecht, 2016, pp.219-236.

  35. “It’s Time to Change the World, So Interpret It!: On Vattimo and Zabala’s Hermeneutic Communism”, Making Communism Hermeneutical, ed. by Silvia Mazzini and Owen Glyn-Williams, Spinger Nature, 2017, Chapter 21.

  36.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继往开来而运思》,《文汇报》2017年5月30日。

  37. 刘梁剑、郭潇:《儒学,如何是好?》,《上海社科报》2017年6月8日第5版。

  38. 《遇见巴迪欧:从爱的哲学而来》,《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9月11日。

  39. 《用可感的说理词做中国哲学:论冯契的哲学话语》,《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第64-69页。

  40. 《经典“阐发”与哲学话语创新:郭象〈庄子注〉的启发》,《船山学刊》2017年第5期,第106-112页。

  41. 《德性民主:在德治之外超越民主》,方朝晖主编:《大同》第1期,海天出版集团北京分社,2017年。

  42. 《加快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人民日报》,2018年1月15日第16版。

  43. 《生活儒学与观念问题》,《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1期。

  44. 《有“思”有“想”的哲学语言:金岳霖的语言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哲学动态》,2018年第4期。

  45. 《能否跳出“现代”的掌心?》,《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4期。

  46. 《豪杰精神与思想范式重建:从王开祖看永嘉学派一个被忽略的精神面向》,《现代哲学》2019年第1期。

结项课题

  1. “佛学的传入与中国古代思想范式的转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07年)。

  2. “汉语言与汉语哲学思想特质的关联: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讨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9)。

  3. “汉语与中国思想的特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语言哲学向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0)。

在研课题

  1. 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中国现代哲学话语创新机制研究”(2016BZX002)

  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言哲学’视域下中国哲学话语创建的理论与实践”(17BZX059)

  3. 2018年上海市社科规划中青班专项课题《金岳霖语言哲学研究》。

荣誉

  1. 2012-2013年度“上海年度社科新人”。

  2.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2012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3.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012年度“年度人物”奖。

  4. 上海市教育基金会2014年度“申银万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