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8点30,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在人文楼5303进行了第五届博士生论坛中的“中国现当代哲学著作与思潮中的现代性反思”的分论坛讨论。本次讨论主持人是本系苟东锋副教授,点评人是《探索与争鸣》阮凯编辑。
本场的主题是是从中国近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出发,探讨其中的现代性反思,同时兼有学术的严肃性和社会关怀。五位发言人大多来自本系。赵帅锋的题目是《性即天道——熊十力本体宇宙论的生成》,他指出“人心”是熊十力哲学体系的起点,其原初问题是继承宋明儒的“身心性命”的学问。熊十力一生思想的主要转变,在于发明某一普遍的、抽象形而上本体的心来代替自心作为人性论的起点和最终依据,使内在心性层面和外在天道层面贯通,使儒家价值得到普遍的奠基。李妮娜的题目是《“体用不二”:科玄两造与主体性问题——论熊十力对科玄之争的回应》,她提出熊十力以“体用不二”范式试图超越科学玄学对峙,哲学是体,科学是用,二者分别属于本体界和现象界。这里“体”喻指中国文化的道德主体优先地位,“用”则是中国遭遇现代西方时移植科学的现实需求。熊氏试图“体用不二”将二者统一,但这一方案最终由于“体为用源”、“体本用末”,即二者的异质性而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沟通。来自南开大学的单虹泽的论文是《杜维明生态思想研究述评》,他提到,面对西方现代文明对世界的种种破坏如生态危机,儒家思想是能和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资源。杜维明提出西方启蒙式的思想是排他性的人文主义,而儒家的则是包容性的人文主义,前者试图控制自然,后者主张二者的和谐。而提供人在自然中这一链条的连续性的就是气,气维持了人与宇宙之间的动态转化。相凤的题目是《论空间的人文意味——以“位”“群”“天下”为例》,她借助福柯对空间形式的划分,提出相对于物理空间,空间还具有人文意味。在当今社会,空间不再是“容器”型的处所,而以位置关系为主要特征。联系到中国哲学,“位”包含价值的意义,“群”表现关系的新形式,“天下”体现文化的内涵。安谧的题目是《金岳霖所论“势无必至”与“料事如神”是否矛盾》,她发现金岳霖有“理由固然,势无必至”和“由事求理,理中求事”两组相关而不同的命题,通过对“由固然之理推论事实”的观点与金岳霖进行三点商榷,一方面质疑了“理中求事”论,另一方面也证明“势无必至”与“料事如神”二者并不矛盾,二者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势至”涉及形而上学。
各位报告人发言后,点评人阮凯编辑进行了精彩评论。他指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在标题的设置时就要点名所论的问题,在结尾需要细致的、超出研究对象视角的理论总结。不同的论文可能偏向不同的风格,如严肃的理论研究,或更有现实关怀的时效性研究,如能兼具两者则更好,此外还以编辑角度向大家传授了投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